修了两个月的MP4终于回到手中,然后屏幕马上又碎啦,一切又恢复到送去修之前的状态。真好。
天气闷得不象话,一整夜冒汗,一整夜疼痛,身体的不适达到极点。躺在凌晨的床上无法言语,昏昏欲睡中总被疼痛揪醒。现在想起来,好象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下午接到创意市集的电话,还是阴错阳差地擦身而过。只是在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之后,想去的欲望就开始汹涌澎湃。越是不能去,想去的欲望就愈加强烈。可是,还是不能去。
突然发觉自己开始变得好无趣,青春痘都长到脖子上去了。
修了两个月的MP4终于回到手中,然后屏幕马上又碎啦,一切又恢复到送去修之前的状态。真好。
天气闷得不象话,一整夜冒汗,一整夜疼痛,身体的不适达到极点。躺在凌晨的床上无法言语,昏昏欲睡中总被疼痛揪醒。现在想起来,好象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下午接到创意市集的电话,还是阴错阳差地擦身而过。只是在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之后,想去的欲望就开始汹涌澎湃。越是不能去,想去的欲望就愈加强烈。可是,还是不能去。
突然发觉自己开始变得好无趣,青春痘都长到脖子上去了。
一夜都没有睡好,蚊子,闷热,疼痛,鼻炎,热闹无比。天亮的时候终于入睡,开始做梦,梦见tt来看我,于是端水给她喝,可是所有的杯子居然都很脏,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比较干净的,居然破鸟,于是我只好拼命地洗杯子,一直洗一直洗,那个杯子脏的,就像从LL里掏出来的,洗出了好多恶心的虫子,却还是洗不干净,于是我只好继续拼命地洗杯子,继续一直洗一直洗……直到我洗得满身是汗,自己把自己热醒过来tt也没喝到一口水……
醒来后,我就找出我所有的杯子,一个一个洗了过去……以免以后真的变成像从LL里掏出来那么脏……于是今天我拼命地洗杯子,一直洗一直洗……
这么说来,我让美梦成真啦?……
一直在忙作业的一周,在模糊中就度过了,没有回家,因为有免费的电影票,留在学校里,路过一些凉凉的风。夏天真的到了呢。
开始喜欢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吃完晚饭就趴在床上睡着,睡到自然醒,然后在凌晨的时候清醒地看着黑夜过得十分自在。该说什么呢,有的时候甚至在想自己可以什么都不去做,就这么老死下去。这样的人生是否有意义呢,什么样的人生才叫做有意义呢?……
收到多拉的短信,高中后桌的男生,他说他退学了,马上就要回来。看短信的时候正在吃饭,然后举着筷子呆滞了半天。我想我是被吓坏了,一直觉得多拉是最懂事最正常的孩子,似乎这么跟他说过,但是一群人当中居然是他选择了退学。复读了一年,现在他已经大二了。本来想问原因,问出口后发现好像一切已经不再重要,退学的人生和不退学整天趴床铺的人生又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我们开始走不同的路而已,至于谁能到达最好的目的地,很难有说法。既然已经决定,那就好好走吧。
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在看完电影回去的路上一一被想起,去麦麦吃了个香芋派,甜甜的,然后就把一切都忘记了。
我会好好走下去的。
这回跑来跑去的是春天啦~~~~
“真、善、美”的小世界——浅析《一千零一夜》中的真善美
摘要:本文试图从《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表述中,深层发掘出古代阿拉伯人民对真善美的极至追求。本文认为,《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民族童话,在文本中直白而清晰地体现出古代阿拉伯人民对“真、善、美”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一千零一夜》,魔幻色彩,真,善,美
《一千零一夜》作为古代阿拉伯的一部文学名著,不但从多角度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而且表现出对真善美的极至追求,是世界文苑里一株闪烁着异彩的奇葩。《一千零一夜》旧译为《天方夜谭》,里面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故事,出场人物也纷杂多样,有帝王将相、王子公主、商贾渔夫、工匠艺人、奴隶婢仆……非但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还有各种神魔、精灵等充满魔幻色彩的角色。然而故事里最终过上美满生活的角色,必然符合“真、善、美”的要求,不管他们一开始的生活有多么糟糕或者不如意。这深深地体现出一种被附加于文本上的道德理念,也同时反映出古代阿拉伯人民对真善美的极至追求。
说到古代阿拉伯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得不提到他们崇高的宗教信仰。信仰伊斯兰教的他们,严格地遵守着教义,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也不时地被提及,故事里的人物也时刻以此为他们行事的标准,祈祷、忏悔、自省等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正是这样一个民族才能孕育出像《一千零一夜》这样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民族童话,不同于《希腊神话》里对诸神的歌颂,《一千零一夜》更多地抒写出凡人的奇异故事,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冠以“神话”的名头,它更是一个民族在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中发现“真、善、美”的美好故事,在神话中搀杂进童话的色彩,《一千零一夜》真可谓为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一、“真”情实感
在《一千零一夜》里有许多歌颂爱情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都有着对爱情坚持不懈的追求,一旦爱上了谁就必定对他(她)朝思暮想,茶饭不思,甚至可以为对方出生入死,翻越千山万水。他们爱得轰轰烈烈,至死不渝,认定了一段感情后,就绝对不为其他金钱或者势力所动摇,即使在帝王将相面前他们也可以毫无惧色的相爱,这样真挚而坚定的感情也实在值得人们歌颂。
《聂尔曼和努尔美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努尔美虽然国色天香,但是做为一个奴隶在当时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但是她的少主人聂尔曼与其相爱,并且不顾父母反对,与她结为夫妻。后来努尔美被人拐骗并将其送给了国王,即使是国王这样显赫的人物也没有改变努尔美的心。而聂尔曼在得知其被拐骗后,也没有畏惧权势,而是追随她的踪迹设法营救她。最后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国王等人,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故事反映出了主人公对彼此之间真切的感情,同时他们身边的人也时刻为这样的感情感动着,表现出他们自己对“真”情的追求。故事里毫不掩饰地将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出来,可能只是简单的一些动作,比如聂尔曼见到努尔美给他的信,就“顿时昏厥过去”①,读完之后,又马上“热泪盈眶”②。 再比如《卡玛尔王子和白都伦公主》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他们的相识就极具魔幻色彩,是由仙女和魔鬼牵线搭桥的,后来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如愿以偿结合,但接着他们面临的又是一场分离的考验,当白都伦公主发现了王子的信物,她也是“大叫一声,随即昏厥过去了”③。爱就爱了,不做扭捏的表达,用最直白最“真”的方式表现,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人物最有趣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主人公动不动就为爱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次见面激动得“哎呀”一声就昏了过去。这样真情实感的流露,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一千零一夜》里人物的“真”。
二、“善”良朴质
《一千零一夜》的许多故事里都在重复地讲述着一个善良的人如何得到好报,一个邪恶的人遭到怎样的报应。“善”成为故事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基点,一贫如洗不要紧,富可敌国也没什么大不了,“善”成了《一千零一夜》故事里人们快乐的根源。只要你有善良的品质,你就可以有着美好的生活,即使暂时的痛苦也无法阻止幸福的来临。像《渔夫和魔鬼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这三个著名的故事就深切地体现了人们对“善”的褒扬。
《渔夫和魔鬼的故事》中在魔鬼威胁了渔夫并且渔夫又将其封进了瓶子后,本来渔夫对魔鬼应该已经失去了信任,但是善良的他依旧相信了魔鬼对他的承诺并且将魔鬼再次放了出来,还好,这回魔鬼也善良了,实现了诺言。也正是他们彼此的善良让故事不断推进,引出了一连串的小故事——《国王尤南和智者鲁扬》、《国王辛巴德和猎鹰》、《王子和女妖》、《四色鱼与神秘女郎》等等,这些小故事又共同构成了这个大故事,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最后国王赏赐给渔夫许多钱,让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渔夫的“善”最终得到了回报,而那些小故事中不善的人物最后也只会以惨淡收场。《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的四十大盗也是一个个以悲惨的方式死去,哪怕是故事中只动了贪念的阿里巴巴的哥哥也死无全尸被大盗分成四块,还是善良的阿里巴巴将他全尸安葬。阿拉伯人民对于“善”的膜拜已经接近了一种略带畸型的状态,一点点的恶也不容许存在,哪怕是有了恶的念头都会遭到报应,故事里的主人公常常会因为自己产生的一丝邪念而忏悔个半天,并且言必及“安拉”。这样坚定也略带点愚忠的信仰使得故事里的主人公愈显善良,同时他们也得到了更多的回报,像《阿拉丁和神灯》里的阿拉丁,依靠着他的善良朴质,不但赢得美人归,还取得了群众的爱戴。他的“善”使他不论身处何位都可以坚持他的善行,最后也得到回报。从某一个角度,“善”可以说是《一千零一夜》表达最多最深刻的主题。
三、“美”丽动人
认真地琢磨《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你会发现每一个主人公必然是美丽动人的,在书里你可以看见世间所有对“美”进行描绘的词语。女子都是“天姿国色,美貌无比”,男子也必是“体格健壮,面容秀美”,然后他们一见便钟情,倾心于彼此。对这样的故事多了都大同小异,但是每一则故事对于“美”的描写却是各不相同,常常还会赋诗一首来补充说明主人公有多美。比如在《巴格达脚夫、三个女郎和三个流浪汉》的故事中对女主人的样貌是这样的描写——
“总之,她是完美的化身,比起诗人形容的阿拉伯名门闺秀来有过之无不及:
谁用嫩绿的数值将你的身材量比,
结果是歪曲的伪证与褪色的妄语。
柔枝纵然婀娜多姿却乃后天所得,
你的美丽自然无饰堪称天下第一。”④
可以想象一下,诗中的美女有多美,都“堪称天下第一”了,但是所描述的女主人却是“有过之无不及”,似乎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美”。如此这般对于“美”赞颂的话语在《一千零一夜》里用得真是毫不吝啬,让人顿时进入一个对“美”的想象世界里。
“美”的人必然有一颗“善”的心,而他们的感情也必然是充满了“真”。于是《一千零一夜》在“美”为前提,“善”为基奠,“真”为主题的框架上构筑了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让人在惊叹充盈着魔幻色彩的故事神奇的同时,也充满了对“美”的想象,“善”的颂扬,“真”的赞叹。
参考文献:
①《天方夜谭》,郅溥浩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5月,P203
②《天方夜谭》,郅溥浩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5月,P203
③《天方夜谭》,郅溥浩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5月,P187
④《天方夜谭》,郅溥浩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5月,P67
PS:终于完成了外国文学的小论文,又是写了一通违心的话……其实呢,小朋友们,你们要知道《一千零一夜》其实是本“黄色书刊+迷信书籍”,既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又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啊非党员们你们一定要好好研究细细琢磨啊……
再PS:里面居然有我看了都不好意思看的故事啊,可以见得有多黄~~~~~~记住千万别找少儿版的看!不然会错过好多某些人觉得很精彩的段落哦~~~~
客观的主观主义产物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理论分析《务虚笔记》
摘要: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理论为基点,来分析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本文认为,《务虚笔记》作为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除了文本里所蕴涵的哲学原理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啜外,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极具特点,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理论相呼应的。
关键词:《务虚笔记》,人物性格塑造,客观性,典型性,独立性,历史性
由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共同写成于1844年的《神圣家族》中对欧仁·苏的通俗小说《巴黎的秘密》所作的专题评论,间接地阐述了马克思关于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理论,认为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现实主义原则。而坚持现实主义的原则就必须把握住人物的四个属性——客观性、典型性、独立性和历史性。客观性是人物生成的基础,典型性是其艺术形成的关键,而独立性和历史性是艺术真实、丰富、全面的前提。在马克思的人物性格理论中的这四点也构成了对一般文本解读的基点。
史铁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虽然在整体的构思与所表达的思想上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有所冲突。在《务虚笔记》里史铁生不断地强调一个关于“印象”的问题,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是自我的,没有了“我”,世界对于“我”来说也是不复存在的。在他的“写作之夜”不断将他的“印象”延伸,故事也不断在“印象”中丰满起来,人物也由此抽丝般的牵引而出。可以说《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唯心主义的产物,但是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却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人物性格理论。
一、在主观中构筑客观
马克思在1859年《致斐·拉萨尔》的信中对拉萨尔的悲剧《封·济金根》进行了批评:“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莎士比亚作为一代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哈姆莱特、麦克白还是罗密欧、朱丽叶,无不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性格特点来吸引读者和观众。而席勒却恰好相反,它从观念出发,把主人公变成他意念中的某种道德观念的化身,而不取关注人物来源于生活这一现实。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马克思实际上是指出了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客观性。生活是源泉,人是生活的主体。所以人理所当然地来自现实生活。
而史铁生在他的“写作之夜”的伊始他就直白地说:“真实,有时候是一个传说甚至一个谣言,有时候是一种猜测,有时候是一片梦想,它们在心灵里鬼斧神工地雕铸我的印象。”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唯心主义的思维系统,所以整个《务虚笔记》的思维起点,是对真实的否定,对印象的展开,接着我们就在故事里看见了残疾人C,医生F,画家Z,女教师O,女导演N,诗人L,领导WR,T,HJ,M等等若干的人物都一一从他的印象中走出,我们常常可以在文本中阅读到这样的故事起点——“在我的印象里”“我想”“就我记忆所及”……然而史铁生对真实的不信任,并不影响他所塑造出的人物的客观性。很多人都认为《务虚笔记》是史铁生的半自传体小说,甚至连书本的封底上都了然地这样介绍着。笔者以为《务虚笔记》中的人物不仅仅只是对作者本人的性格复制,更多的是一种延伸,乃至虚构,但即使是虚构史铁生也很认真地站在一个现实的角度对他笔下的人物进行一个思想的完善。也许他们所做出的决定与故事的发展脉络没有得到很完满的解释,但至少在他们的想法上读者可以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
作为残疾人的史铁生笔下的残疾人C就相当的具有客观性,几乎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他定格为史铁生的一个截面。在故事里残疾人C对于爱情渴望,但又由于自身的残疾惧怕着爱情的发展,这样一种真实的心态,无不从整个社会的状态出发,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其他的那些人物角色也都具有相当的客观性,比如性格懦弱的医生F在当时文革的历史环境下在对爱情与前途的抉择中十分无奈地选择了前途,压抑着自己对爱情的向往。这种胆怯而屈于历史洪流的人,在现实中也实在是不少。
二、在非典型中塑造典型
客观性是人物生成的基础,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不能仅仅限于客观性,还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这即是人物的典型性。马克思关于典型人物作了一些论述,他认为典型人物都是多样性统一的有生命的整体,但多样性的元素中总有一个元素是占主导地位的,而且人物的典型性格在社会中是发展的。典型性是人物艺术化的标志。
在《务虚笔记》中人物的典型性是相当得具有典型性。这些人物都只有着一个简单的符号似的名字——残疾人C、医生F、诗人L、画家Z、女导演N、女教师O……并且他们都从相似的起点出发,然后他们对爱的不同诠释使其从相似的起点一点一点分裂出来,然后开始经历不同的苦难,然后开始拥有不同的未来,然后开始诠释不同的人生。这样一种的方式使得每一个人物都看似非典型,但随着故事的发生,读者却可以看见了一个个典型性的人物。而这些典型性的人物无须用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做什么对比来显示他们的典型性,因为在文本中的其他人物就可以做为他的参照物。
画家Z与领导WR就有着相似的起点,他们同样拥有一个不明去向却给他们的未来造成障碍的父亲,以及一个含辛茹苦抚养他们长大的母亲,在文革那样的年代,他们不明去向的父亲铸就了他们不光彩的开始。然而年少的画家Z看透了世态,同样年少还不是领导的领导WR却依旧天真,这样性格上的差异造就了他们各自的典型形象。故事的后来画家Z依旧是一副看透世态的面目,可他却是一直沉溺在艺术的天真中的人;而领导WR在不断毁灭天真的挫折中,终于成长为一个自以为什么都明白甚至连爱情都可以不屑一顾的人。这样两种性格的强烈对比,生动地塑造出了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存生的两种典型的人物。
三、在交错中体现独立
恩格斯曾说过:“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而且恩格斯于1888年4月致哈克纳斯的信中还以巴尔扎克为例提到:“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大的特点之一。”很明显,恩格斯要阐述的正是人物的独立性。人物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难免会带上艺术家的主观倾向,但同时人物又来自现实,所以人物是按照现实的特点独立发展的,这种人物独立发展的最后结果可能与艺术家的主观倾向相背离,但这却是成功的人物刻画。
虽然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反复地强调这是在他主观(即印象)中所产生的作品,并且他繁复的情节跳跃的叙述,使整本书里的故事都显得很模糊,但正如之前提到的这些故事的发展脉络没有得到很完满的解释,甚至有些还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可正因为这样一种交错的叙述使作者对文本中的人物可以更加的无情,这种无情让文本中的人物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世态的悲剧,更多的是对他们心灵的摧毁。哀莫大于心死。史铁生真正地跳出了作品,成为了每一个人物的上帝,哪怕是那个残疾人C也能无情地揭露他心灵上的疮疤,这点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是难得的。你可以用外部力量来摧毁人物,但是人物内部的瑕疵却不是每个作家都愿意揭露的。在这一点上从《务虚笔记》对比到张洁的《无字》,就让后者显得过分主观无法跳离对人物的喜好问题,也使作品中人物性格产生某种缺失。而史铁生正是很好的掌握到人物的独立性问题,使得《务虚笔记》建立于主观却不主观。
四、在繁复中重现历史
恩格斯在1890《致保·恩斯特》的信中批评奥地利作家海尔曼·巴尔关于妇女问题时说道:“妇女的皮肤是历史的发展,……因此,她不会有人类的皮肤。妇女的头发是历史的发展,……因此,她也不可能有人类的头发。如果把她(妇女)身上的一切历史形成的东西同皮肤和头发一起去掉,‘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原来的妇女’还剩什么?干脆地说,就是雌的类人猿。”这句话里,恩格斯强调了人物性格不时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具有历史沉淀的。于是关于人物的性格理论的第四点便是人物的历史性。
《务虚笔记》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所带给那一代人的影响,史铁生笔下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想法都深深地带上了历史的烙印,他们从无奈到迷茫,从迷茫到淡漠,从淡漠到醒悟,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当中还夹杂着讲述了几个人物的父辈在战争年代的故事。在第十三、十六章,史铁生用两章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葵林里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相当典型的人物,就是葵林里的那个女人。很多人说她是叛徒,因为她在敌人的严刑逼供后出卖了她的恋人。这个人物生活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她只能选择背叛,因为她想活着,她的活着只是为了能再见到她爱的人。在战争结束后,她终于等到了她的恋人,但是由于新的历史环境所给予的压力,最后她只能选择送走了她的恋人。她展现出了战争年代所教会她生存的坚韧,而后是新时代所强加给她的叛徒的羞耻,同时也表现出是几千年中国封建文化所遗留下来的人性取向。正是这多方面的历史积淀,才造就这个人物典型的性格。当然,文本主要还是以文革给人物的爱情带来的冲击为主线,以一种繁复的故事叙述方式,较全面地展示了文革时期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对文革这段历史做出了深刻的反思。而之后的故事发展,无一不体现出文革时期所带来的历史积淀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务虚笔记》也许可以作为史铁生对于这个世界完整的哲学思考笔记,只是他用了一个相当有趣的方式,将它们折射于一代人身上,通过他们对相同起点的不同选择,阐述了他对一个问题的多种假设性思考,到了最后又把这些回归到自我印象身上。而在对这一代人的人物性格塑造上又不脱离现实主义,极生动地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理论,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务虚笔记》似乎可以称作客观的主观主义产物。
PS:因为找不到引文出处,所以文中关于马列文论的论述部分均为抄袭,我只勉强地写了关于《务虚笔记》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大部分来自我之前写过几篇关于史铁生的评论……
一而再PS:把《务虚笔记》跟马列文论扯到一起,真是可笑至极,顿时觉得自己的胡诌能力增强了百倍,不过实在对不起史铁生先生……
再而三PS:好歹是完成了一篇作业……暂时没力气再写《一千零一夜》了……
一个农夫他有个秘密,他觉得一说出来他就会死掉,但是他的妻子一定要知道,书里这样写道——“最后他不得不把孩子们召来,又请来证人和法官,想立下遗嘱再把秘密说出来,因为他太爱他妻子了。她是他的堂妹和孩子们的母亲。”(引号部分选自《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译林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郅溥浩译)
“她是他的堂妹和孩子们的母亲。”我足足注视了这句话5分钟的时间,脑袋里在不停地转啊转啊,他的堂妹的母亲是什么啊,想啊想啊想啊,跟村下大叔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村下大叔还baidu知道了下,结果baidu知道出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事儿来……不过最后我还是自己给想通了,说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农夫的妻子跟农夫的叔叔乱搞,生下了农夫的堂妹……当我异常兴奋地向大叔炫耀我的思考结果后,大叔异常冷静地发来一句话——“她是他的表妹,和孩子们的母亲。”我当即就哭了……
都怪之前的几个故事太淫荡,于是我就把《一千零一夜》定格做一本小黄书……一开始有个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两个兄弟是国王,他们的妻子都出轨了,于是他们很伤心,就跑去森林里玩,然后就遇见了魔鬼旁边的美女,美女要求跟他们乱搞,不然就把魔鬼叫醒吃了他们。
“兄弟二人由于害怕魔鬼,便先后与女郎交媾。事完之后,女郎让他们站起来,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从里面取出一条链子,上面串着570个戒指。女郎问他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兄弟二人答说不知道。女郎说:‘这些戒指的主人,都是在魔鬼不知觉的情况下与我交媾过的。现在你俩的戒指也拿给我吧!’”
“女郎又说:‘这魔鬼在我新婚之夜把我抢了过来,将我放在箱子里,然后在箱子上锁上七把锁,把箱子沉入波涛汹涌的大海底。不过要知道,我们女人如果想做什么事,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的。’”……
最后他们听完美女的话很开心地回去了,因为他们觉得魔鬼比他们惨多了……他们的老婆只跟一个黑奴乱搞,魔鬼的美女却跟572个人乱搞过……
(引号部分选自《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译林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郅溥浩译)
这版翻译太实在太差了,你说这么有趣的一本书给翻译成这样……
在研究《一千零一夜》,因为要写篇中古亚非文学的小论文,本来打算写《源氏物语》的,结果翻了半天,家里的《源氏物语》不见了,反而翻出了本《一千零一夜》,然后只好顺其自然了……翻了五页左右就开始感觉有趣啦,频繁地看见“交媾”该词,感觉翻成“交媾”太书面了点,一点也没说故事的感觉,翻成“乱搞”多自然啊。王后与黑奴,国王与魔鬼旁的美女……比较震惊的是那个美女居然有570个戒指~~~~她应该很辛苦才对。
厄……好像许多小朋友都是听《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长大的……嘿嘿……
最近要写的小论文多得成灾,因为懒得去抄,所以一直习惯自己胡诌,结果这回遇上一砣臭臭啦——马列文论……我已经错过了正常的上交时间,全班也没几个没交。其实也不是不想交,是实在不会写……不喜欢马克思的文艺理论,感觉都是放P,但是我又不能像过去那样胡说八道,毕竟人家是马克思!我一定会不及格的……于是在这样的挣扎中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依旧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太惨了……谁来帮帮我呢……
其实我已经在家里瞎晃了一天,依旧不愿意面对这几砣臭臭般的小论文……而且还很冠冕堂皇地告诉自己,我要自己写,所以要慢慢来呢……于是,我就这样被自己说服了一次又一次……
这个世界真神奇啊~~~~~
啊~~~~~~我还应该说些什么呢~~~~~~
啊啊啊啊~~~~~~~~番茄跟苹果要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