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务虚笔记》会有一种短暂的失语症,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心灵的叩问,当一系列精神洗礼结束后,心里则留下了更多的空洞,更多无处倾泻的言语。关于生死,关于苦难,关于爱情,关于过去未来,关于开始结束……《务虚笔记》几乎承载了史铁生所有的思维程序,以及他充满苦难的人生旅途。
《务虚笔记》里的人物们都只有着一个简单的符号似的名字——残疾人C、医生F、诗人L、画家Z、WR、X、女导演N、T、女教师O……当一个人消逝,留在这个世上的能被人想起的似乎也只是名字背后的那些飘渺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多少都与爱有关。那些人物从相似的起点出发,他们对爱的不同诠释使其从相似的起点一点一点分裂出来,渴望、害怕、遗失、抑制、寻找、诘问、虚构、毁灭、欺骗、丢弃——然后开始经历不同的苦难,然后开始拥有不同的未来,然后开始诠释不同的人生。
《务虚笔记》里所有的所有琢磨到最后你只会发现,没有什么为什么,只是因为那些爱,他们是否懂得爱,我在这个有别于史铁生的“写作之夜”重新审视那些爱,而这也只能成为我对《务虚笔记》务虚的笔记。
有人渴望爱,有人害怕爱。
“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旋转……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轮椅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准备永远着迷地玩下去。”残疾使C显得那样落寞而动人(似乎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将他定格为史铁生的一个截面),一个人沉寂地思考,一个人寂寞地游戏,一个人孤独地等待。 C和其他人一样曾经依那样的渴望着爱情,最后残疾被安排在爱情之前与他相见,他的人生轨迹也由此开始出现独特的一面。
“X走近了C残疾的躯体并走进他渴望着爱情的心魄。”C遇见了X,爱情来了,多年的分离,最后这种渴望终结于四个字——“他结了婚”——“这四个字听上去多么简单。”多么简单。尽管C与X结婚了,但是问题并没有那么轻松地被解决,他们害怕了,他们居然开始害怕他们的爱,也许这种害怕并不是仅仅在他们结婚后才出现,更早的出现在他们开始爱或者渴望爱的时候。
C不知道自己的爱是否成为了X的拖累,X不知道自己的爱是否会被别人甚至是C简单地认定为一种对C残疾的同情。C的残疾使他无论是谁都一样,接下去的只会是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害怕爱,也许最后他学会坚定他的爱情,也许最后他只能放弃。一切在史铁生的“写作之夜”开始重叠交错,
有人遗失爱,有人抑制爱。
医生F在二十多年前已经把一生的话说完了90%,同时明白世间的话并不是都是能够说的。他曾经和N轰轰烈烈地爱过,但是当爱情直面现实的时候,F却懦弱地选择了沉默,在遗失爱情后的漫长岁月里,他除了沉默依旧是沉默。
F和其他人一样都有着一个相似的起始,在年幼的时候遇见了为之一生铭记的女子,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抉择,在这个岔道口,不同的选择又让F走上了不一样的路。他没有选择爱情,他懦弱地似乎“骨头没有一点儿男人”,也正是这样的形容成为了他一生的谶语。
F在婚后的很多年都一直选择沉默地面对每一个人,有时他也会无意中被诗人L或者自己揭开伤疤,但是很快,他又可以似乎很轻松地抑制住那些似乎已经流逝的爱,遗失那段关于N或者其他什么名称的女子的故事。他可以谈生,他可以谈死,他可以谈未来,他可以谈过去,甚至连爱他也可以跟别人谈。但是在多年之后F夫人和F说起了那本《love story》,他尘封抑制了许久的爱在一段关于N的消息的冲击后被彻底掀开。F消失了,F不见了,最后F出现在N的电影胶片上,一部关于用一生寻找爱、发现爱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的电影。
有人寻找爱,有人诘问爱。
诗人L在失恋后酗酒住进了医生F的医院,与F进行了这样那样的对话,在对话中他们发现自己,他们发现爱,他们发现了一切。诗人L似乎是医生F的天真分裂体,他不知道什么不可以说,他不知道什么不可以爱,在他还小的时候已经开始关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美丽的女孩,长大后他才恍然大悟地将这样的状态界定为“爱情”。
在年轻的时候诗人L也曾爱上了一个住在美丽大房子里的美丽女孩,史铁生说我们也许可以叫她为T,但她也许可以是O可以是N。是谁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L曾每天长跑去见她,曾为她写下他人生的第一首诗,曾为她遭遇那些难堪。尽管后来诗人L与T不了了之,他也没有放弃对爱的追寻,但是只是当时太年轻,谁也不懂得爱。诗人L的恋人问L她与其他女人的区别,诗人L根本无法回答,在一阵诘问后她毫不留情异常决绝地离开了他,她告诉他,“看见他们就想起你,看见你就忘记了他们”这是我爱你的表现,而“你从来就不是爱我,我现在已经不再爱你。”在这之后诗人L好像明白了什么是爱,但是他的爱却不见了。
诗人L开始他漫长的寻找爱的旅途,在这段路上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也许有C,也许有F,他们一起上路一起寻找,但更多时候现实喜欢的是给你一些端倪之后将消失得更加彻底。诗人L是否会找回他的爱?他爱的到底是T或者是O还是N?多年之后连这些字母都没有了意义,他将找到的只是一个女人,一个不属于他的女人,那个女人已经不会像当年那样诘问他的爱,那个女人只会去关心不是他的其他人。在这样的以后,谁再会执着于爱?诗人L自己都把自己弄丢了。
有人虚构爱,有人毁灭爱。
画家Z的妻子O的自杀作为了《务虚笔记》中所有人物出场的序幕,在对其死因的不断追寻中,每一个人都对爱做出了这样那样的诠释。O到底为什么死?也许是因为Z也许是因为爱,而她是否爱Z?没有人说的清楚,甚至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不论如何Z一定是她自杀的导火索。
画家Z多年来沉溺在关于一个寒冷的午后的回忆中,总是不断地画着羽毛。而那个懵懂的O在走入这样的世界后,被深深地震撼了,她觉得自己爱上了Z,然后忘记了过去的爱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就真的那样一路爱了下去,直至到死她也没有承认她不爱Z或者Z不爱她。有些人就是可以将某种虚构的人生至死不渝地进行下去,当有一天有一个人有意或者无意地揭开这一切,等待他(她)的不一定可以是什么幡然醒悟,也许只能是死亡。画家Z就亲手将O一直苦心经营或者说是虚构的爱轻易地毁灭,而对于Z来说,他自己也许也正在虚构一种爱,虚构一种自以为是的对高贵艺术的追求。至于Z和O谁更可悲,我想死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比活着惨。
说到Z,不得不想起Z的名义上的姐姐M,Z对于M的爱,是否也会是一种虚构?其实这样的问题是根本没有答案的,因为连Z也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Z对自己的爱是不可能虚构的,他可以用毁灭别人的爱来保护自己。至于他爱的人是不是只有自己,高贵的画家Z一定会用医生F的那种沉默来面对这样的诘问。
有人欺骗爱,有人丢弃爱。
当WR选择从政的道路时,就意味着他必然对爱设下这样那样的骗局,他也许会告诉他所经历的每一个女子他对她们的爱,当那些爱成为他道路上的一块石头,他就无法像开始看风景那样看它们,他要做的,就是丢弃。
在某种程度上WR与Z有着相同的本质,在层层剥离后,他们似乎都只会爱自己。但是从WR走上了与Z不同的道路后,这一本质的劣根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要了O,不要了N,哪怕是虚构的那些爱人他都可以不要,他只想要权力,在他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后,他没有发现爱,只是选择用丢弃爱来保护自己,这样的心态似乎也不是太难揣摩。
WR就是那种可以欺骗自己不把欺骗别人当作欺骗然后觉得自己很伟大的人,即使在他丢弃了与O的爱后,他依旧可以厚颜无耻去骗取N的爱,然后再以同样的理由丢弃,并且更加厚颜无耻地向N进行伟大的忏悔。这样的伟大果真是太伟大啦,连被欺骗的N都忍不住要告诉WR,你太伟大了!对于WR来说,他可以轻易地将一切当做是虚构,因为他和Z或者O或者其他的所有人都活在一个自己虚构出来的世界里,同时他们被史铁生在写作之夜狠狠地虚构了一把,史铁生在虚构他们的过程中又一一将他们解剖。
还有人懂得爱。
比如葵林里的那个女人。很多人说她是叛徒,因为她在敌人的严刑逼供后出卖了她的恋人。但是在我看在《务虚笔记》中清醒地爱着清醒地懂得爱的人只有她,尽管她是个所谓的叛徒。她的背叛只是为了活着,她的活着只是为了能再见到她爱的人。如果说只有死亡才能让爱永恒,这样似乎又偏离了人类的本能。
最后那个女人送走了回来找她的恋人,他的离开是否能成为他对她的宽恕?我想至多也只是她对自己的宽恕而已,她早早地先于别人地将自己定格为叛徒,无论做什么就算她得到了别人的宽恕也无法得到自己的,所以最后她只能用剥夺她的爱来做对自己最终的惩罚,这样的做法比死来得更加决绝。
那个女人说,我罪孽深重,但从未怀疑当初的信仰。还有谁能说出这样的话来?Z?WR?O?F?L?N?他们也许连他们的信仰都没有闹腾明白,更谈何怀疑不怀疑。我也没有怀疑过她当初的信仰,同样我也坚定地相信她是那个唯一懂得爱的人,而史铁生就站在她背后。
在第四遍对《务虚笔记》的阅读后,战战兢兢地写下了以上的文字,心里依旧有许多的言语无法倾泻。当然这些文字并不是对《务虚笔记》的解读,只是在一个自我的误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东西得到一些东西,比如爱,比如思考。我想这样的收获对于我就已足够。
达达啊……我终于写完了……泪奔……
写到一半发现自己又回到过去的模式,但是咬牙还是把它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