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书目

四月的最后一天,总结一下这个月看的书吧,以后每个月都做个小总结吧……

1.《随想录》,巴金。看得并不是很顺,感觉太琐碎,不过还是很佩服他的人格,对于文革那段历史,不得不说一句,谁都没有错,有错的只是不忏悔的人,虽然忏悔没有用。

2.《施洗的河》,北村。和他前几本书的风格没有一点区别,魔幻乡土色情看多了觉得没意思。

3.《蒙面之城》,作者忘记,主角叫马格。一个关于艺术青年的故事,曲折就是故事,诡异的经历真实而虚假,没有某人说得那么好。

4.《大长今》,弥补没有看片的遗憾,感觉改编得还好,虽然是电影剧本改编还经过了翻译,但是故事情节勉强支撑着我看完了整本书。tuf说对长今MM坚韧的性格相当倾慕,但是我一直觉得坚韧的极至是犯贱。

5.《月亮上的篝火》,作者也忘记。讲的是西北油田开发的事情,感觉还好,一种岁月的凝固,只要经历,即成永恒,我们缺少的就是历练。

6.《我的帝王生涯》,苏童。苏童名字听得很多,他的书很早以前也看过一堆,总体印象不深,不过这一本应该是他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本。无关乡土,但也是披了帝王外壳的乡土小说,只是他的魔幻色彩盖过了一切。

7.《鲜血梅花》,余华。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一代的作家都喜欢血腥的故事,可能他们经历的年代曾给过他们更多的血腥吧……我很担心那些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外国学者会不会认为中国就是一个有着那么多血腥故事那么多色情乡土的世界呢?

8.《去印度的多多》,韩国的。类似于《小王子》性质的童话,当然不可能超过《小王子》,可能我已经失去了看《小王子》时的心态,一时无法陷进去,看了三分之二被人拿走也不再讨来看了,因为感觉一些模仿的痕迹太严重。但是里面配的具有印度风格的插图不错,色彩好鲜艳,像糖果,像童年。

9.《九月寓言》,张炜。具体情节遗忘,因为它跟我看过的那些乡土小说基本保持一个风格,魔幻色情,一个村子发生了什么怪事,几个女人几个男人乱搞,然后死了几个人,然后就不了了之。看多了,就觉得没意思,真没意思,中国的乡村真的就这样吗?

10.《紫禁城内外》,姚雪垠。其实挺喜欢看历史小说的,但是这本小说只是他写李自成系列小说里的一卷,合起来有十几卷,我一般看故事都希望完整,但是让我看那么一本四五百页,十几本的故事,我实在无法做到。所以看了一半我就搁下了,因为他写得太多,所以故事显得很拖沓,情节也不怎么紧凑,我看了两百多页,也基本没看什么东西出来。不过不得不佩服他的写作毅力,等我老了有空了一定慢慢一本一本都看完吧。

11.《米》,苏童。恰好遇见,就看了。还是那样血腥,那样情色,哎……那个时代的中国真神奇,或者我把世界想得太美好……

12.《借我一生》,余秋雨。他的人品在这本书里无比高尚,且不去讨论他的话语真实与否,我们谁也说不清楚也没必要说清楚。站在文学角度,这本书不坏。高大全。

13.《啊,荒野》,耶内利克。这是我看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钢琴教师》。不得不说,这世界让我匪夷所思。她,为什么得了诺贝尔呢?因为她的变态吗?她的语言风格,且不说是翻译问题,我很认真地看了前言,就是翻译者的作序,说是他尽力配合耶内利克的语言风格,但是还是很难做到她所弄出的那种语言阅读快感。我看了20页,基本就不想看了。跳跃的语言,几个字一个句号,疯狂意识流,情节变态,一整章都不分段,译者还说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所以他给分段一下,想想那原文该变态到什么地步!管她是不是诺贝尔,反正我是特别讨厌!恶心!变态!让读者恶心,让读者看不懂,让读者跟着你变态,难道这就是诺贝尔了吗?不过她的语言还是不错的,只是她的思维我完全无法接受!

14.《莎士比亚悲剧集》,作者我就不用说了。重点看了《奥瑟罗》,那个莎士比亚啊,我可不可以不说他……

15.《燕归来》,张恨水。我被民国初年的那些小说搞怕了,特别是里头变态的男女青年,大有莎士比亚戏剧对话的风格,看他们说话做事,身上鸡皮疙瘩掉一地,受不了……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